顶级中场是球队的最佳助力,也是球队实力的重要诠释。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得中场者得天下,中场大师们完美诠释了攻守平衡——防守能积极参与,进攻能有力调度。
(资料图)
投资亦如是。运用“中场思维”打一场好“球”,中信保诚基金王睿就是这么做的。
投资中的“中场思维”:
左侧布局 做均衡配置的成长股选手
不同于时下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王睿是一个偏均衡配置的成长选手。
“我的思路是保证自己的基金组合配置相对均衡,选择多个成长方向,用相对均衡的仓位进行资产配置和组合的久期配置,进行有意识的分散。“王睿表示。适度分散是为了在快速上涨时看清方向,同时也不至于在逆风球时落后太多。
2009年,王睿加入中信保诚基金,十四年间,他历任研究员、专户投资经理、研究副总监、权益投资总监。他从2015年4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至今已近8年。作为一名成长股投资选手,历经多轮市场牛熊,他深刻意识到成长股的投资的难度在于如何在波动的市场中减少遗憾发生的概率。
“相比买早和卖早了,买错了更遗憾一些。对于确定性的机会,我愿意用时间换取成长。并动态调整,适时止盈。”王睿表示。
“我经历了2015年市场的剧烈波动,留下深刻记忆的是跌下来后亏损的痛苦。事后来看,不少当时热炒的股票如今股价普遍腰斩。”这让王睿坚定了两个重要的底层信仰:一是长期而言股价涨跌幅度由利润增速决定;二是估值通常会出现均值回归。
具体而言,A股虽然会出现涨的时候透支未来、跌的时候又超跌的现象,但稍微拉长一些时间看,利润增长因素依然是非常有效的。同时,股票阶段性估值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泡沫,但从长期看估值的均值回归是比较确定的。
通过披露的基金定期报告观察他管理基金的持仓可以发现,对于看好的个股,他愿意给较长时间的容忍期。比如2022年一整年,电子和计算机板块都处于低位盘整阶段,王睿认为部分个股基本面和估值没有重大问题,所以他依然坚定持有,直到低位盘整实现股价翻倍获利了结。“我倒不太希望在同一个时间点持有的所有个股都是涨的,那下一个阶段可能就找不到那么多的替代仓位。被动持有这些已经到了目标价的股票是不符合我的投资逻辑的。”王睿表示。
不惮于市场波动,有意识的分散投资。体现的恰恰是“中场球员”灵活机动的投资思路——可以在看好的方向上静待花开,同时纵观全局,均衡配置,灵活操作,跟上市场节奏。这种均衡配置的投资思路,也让他管理的产品长期业绩优异。根据基金定期报告数据显示,王睿在管的代表产品中信保诚创新成长混合A自2019年1月成立以来,四年多取得了204.06%的靓丽业绩,年化回报达到30.56%,同类排名第二。(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年化回报已经托管行复核,截至2023.3.31,年化回报=[(本金+收益)^(1/n)-1]*100%,年化回报仅为区间历史业绩的一种表现形式,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更不是基金业绩的保证,年化回报不代表投资者在任何时点均可获得该水平的收益。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
选股时的“中场思维”:
乘价值成长之风 寻找三年一倍标的有保护的成长
调研某上市公司时,背景板的一行字,吸住了王睿的目光——走正道、赚慢钱、不怕难。身为中信保诚基金公司的权益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在此处,王睿感受到了共鸣。因为,从本质而言,这与他投资理念的核心要义,不谋而合。
王睿是价值成长风格的投资选手,他把自己的投资方法,定义为以个股3年翻倍为目标,寻找有保护的成长。
不同于其他纯景气周期的投资方式,他在选股时更关注安全边际,希望去找到一些有保护的成长。“一方面这个企业在不停地成长,另一方面买入的定价是相对合理的,能较大概率实现我们期望的回报。”王睿解释。
具体到投研思路,王睿表示,会以中观行业比较为出发点,自下而上寻找个股机会。“首先,通常我会先从行业分析的角度出发,选出在2~3年维度内空间和增速都比较好的行业。”王睿表示,行业增速等信息会成为选择个股的重要参考,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希望从这些行业里面找到符合‘三年利润翻倍’要求的个股”,同时尽量减少宏观交易的操作。
在组合管理的过程中,王睿力求搭建起有梯度的投资组合,按照自己设定的“3+1”选股策略:“3”指的是空间、时间与安全边际。具体来讲,是以三年左右的时间维度,一倍利润的空间维度,并采用相对保守的估值体系预测安全边际来进行选股。而“1”指的是对于治理结构不达预期的公司采取一票否决的操作。
能盘活球队架构,控制比赛节奏,指导进攻方向。这是对中场球员的综合能力的基本考量。而所谓选股的“中场思维”,就是从中观角度出发,基于行业比较。找到景气度相对较好的行业,“盘活架构”;同时从中长期维度挖掘个股潜力,按照个股利润三年一倍的目标选择投资标的,平衡组合的胜率与赔率,“指导进攻”。
关注AI、新能源、军工、医疗、新材料、半导体、光储、工业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王睿认为,今年经济复苏的确定性是比较高的,分歧在于复苏的时间和复苏的高度。在经济逐渐复苏以及全球通胀见顶的大背景下,市场上或存潜在的机会。谈及后市,王睿表示,后市或视情况关注AI、新能源、军工、医疗、新材料、半导体、光储、工业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王睿表示,从宏观角度看,目前的市场定价蕴含了较为合理的投资回报。“随着10年期美债利率见顶、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国内一系列精准有利的货币政策逐渐出台,市场的流动性变得愈加充裕。”王睿表示,“而基本面方面,随着一季度经济企稳回升,GDP增速超预期修复,基建与制造业投资将可能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在王睿看来,目前A股整体估值仍处于中长期低位区间,权益市场大有可为。王睿表示,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人工智能领域,自己也同样认为人工智能这项技术会给人类生产及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化,并可能保持足够的研究和紧密跟踪。但目前除热点板块外其他板块经历了较快调整后定价普遍处于长期相对较低的价位,比如新能源,军工,新材料,医疗医药、AI、半导体、光储、工业机器人等,或值得长期关注。
举例他对部分行业的看法。
Part.1
新能源
新能源产业方面,王睿提到了新能源车和光储这两大细分领域。在新能源车方面,王睿表示,这一领域未来三年或许仍有成长空间。“新能源车全球渗透率仅有14%,欧洲、美国等市场未来2-3年仍有望出现快速发展(数据来源:WIND,中信保诚研究,数据时间:2023.05)。而随着新能源车在全球的保有量不断增加,类似于充电桩、电池回收等市场有可能孕育出新的机会。此外,不断创新的新技术领域,也将带来更多‘从零到一’的机会,以钠电池、4680大圆柱为代表的新技术有望在今明年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在光储方面,王睿认为,该行业空间十分广阔,未来可能关注新技术、新能源发电消纳的发展。“2030年行业装机有望突破1400gw,为2022年的5-6倍。此外,随着装机量的增加,消纳相关的领域包括储能、电网改造、氢能等等都有望出现更多机会。”
Part.2
军工
军工方面,未来军费仍有一定的可能保持较快增速,而各项激励政策或许会推动行业利润持续释放。“2023年我国国防开支预算同比增长7.2%(数据来源:,中国国防部,中信保诚研究 数据时间:2023.05 ),而我国国防开支占GDP比重较全球主要经济体相比仍有较大增长空间。随着2023年起全球进入国防开支高增长期,我国现代化武器装备研发生产也将得到加速,未来国防开支将可能随着全球趋势逐步扩大增速。”王睿解释道,“此外,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军工央企股权激励覆盖度持续扩大,专业化整合力度不断加强,在资本市场得到了较好的正反馈。”
Part.3
医药
医药方面,王睿提到了创新药和中药板块。“创新药方面,从目前的医保谈判情况看,2022年医保谈判新增简易续约规则,成功率创历史新高达到82.3%,降幅合理可及。在医保政策的支持下,国产创新药放量值得期待。”王睿表示,“中药方面,随着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行业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此外,《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即将于7月1日执行,这意味着中药新药研发规则将愈加清晰明确。(数据来源:中信保诚研究 数据时间:2023.05)
Part.4
新材料
新材料方面,王睿表示,技术迭代和国产替代是未来新材料行业的两大驱动力。“这里面包含了航空、航天、半导体、军工等,都有对新材料的需求。而需求和国产替代相结合,或会诞生非常多的个股投资机会。”王睿表示。
关键词: